关闭
AI问答
艾粄的文化意义是什么?
不时不食 春日艾粄飘香
樟木头视讯 2025-03-26 17:04

在樟木头,吃艾粄已成为“春日限定”的情怀,这不单单是一种传统,更是因为艾草具有祛湿解毒、温经脉等功效。

在官仓社区,暖春的菜园里艾草正长得茂盛,阿姨们采摘艾草,聚拢左邻右舍制作艾粄,共享这份春季美味。

据介绍,艾草的品种很多,樟木头客家人更青睐于用学名为“鼠曲草”的田艾制作艾粄。将新鲜的田艾晒干、揉搓、去梗,制成艾绒,再用来做艾粄,不仅减轻艾草的苦涩味,还能使艾粄口感更劲道。

官仓社区居民说:“我们常用的就是这种小棵的艾,不过什么艾都有人用。这种小艾比较好吃,比较有韧性;大棵的艾不用做绒的,直接生煮都可以,小艾就用来做艾绒。”

把艾绒加糖煮汁揉入糯米粉中,炒好的花生芝麻碾碎作馅,粉团包入馅料再用印花,一个个艾粄在巧妇手中成型。

广东人对艾草情有独钟,皆因它有一个无法拒绝的妙处,就是祛湿。艾草作为药食同源的宝藏食材,在潮湿的气候品尝最合适不过。

官仓社区居民表示:“小朋友不想吃饭,以前的老人家说,小孩子吃点艾粄好,比较开胃祛湿。”

清明前后,食艾正当时,用艾草做成的“绿色食品”受大众喜爱,小小艾粄不仅藏着春天的味道,更承载着樟木头客家人对美食的传承。


    阅读   1.5K
    点赞   0
    樟木头视讯 莞香号
    2025-03-26 17:04:37
    推荐
    loading...
    点击开启小窗播放
    微信方法